盛夏的內蒙古草原,天高云淡,牧歌悠揚。大型公益兒童短劇 山行日記 系列的最新篇章——《山行日記之敕勒長歌》近日在這片遼闊土地上正式開機。
本片作為系列精神探索的深化之作,將引領觀眾跟隨一群少年演員的腳步,深入敕勒川的壯美天地,在牧民家庭的生活浸潤與旅途的意外挑戰中,探尋中華文化中“仁”的精神如何在幼小心靈生根發芽,并最終升華為一種甘于為他人付出的溫暖力量。
草原課堂:仁愛在勞動與相處中萌芽
《山行日記》之“敕勒長歌”的故事里,少年們遇見了一個質樸的蒙古漢子,并且融入了他的家庭。在這里,他們親身體驗曬炒米、編艾草等日常勞作,感受著獨屬于草原的深厚底蘊與淳樸熱情。更重要的是,在朝夕相處的點滴中,他們潛移默化地觸摸到儒家“仁者愛人”的思想溫度——對生命的尊重、對互助的理解、對責任的初步認知。導演張澤興表示:“我們希望通過這段生活的經歷,讓觀眾感受到‘仁’并非抽象概念,它就蘊藏在真誠的交往、辛勤的勞動和對彼此的關懷之中。這是孩子們精神成長的基石?!?/p>
從守護到給予:精神的自然躍升
張澤興導演闡釋了本片與前作的承續與超越:“如果說前兩部作品是關于孩子們守護自己、守護伙伴的故事,那么《敕勒長歌》則希望展現一種更開闊的精神境界——當他人身處危難,孩子們如何將內心的‘仁’轉化為毫不猶豫的行動,甚至愿意承擔風險、付出代價去幫助他人?!?他強調,這種行動并非“悲壯的愚蠢”,而是源自他們在草原生活中逐漸累積的理解、共情與擔當,是一種內心驅動的自然選擇。影片試圖捕捉并傳遞的,正是這種因無私付出而獲得的內在蛻變。
光影之間:少年群體的真摯演繹
遼闊的草原不僅是故事的背景,也是少年演員群體理解角色、凝聚情感的天然場域。在劇組團隊的引導下,孩子們通過共同體驗牧民的日常生活、克服拍攝中的自然環境挑戰,在實踐中培養著深厚的集體情誼和互助精神。導演張澤興尤為珍視片場那些流露真情的瞬間:“看到孩子們在戲里戲外本能地伸出援手,分享鼓勵,眼中閃爍著幫助同伴后的純粹光亮,你會感受到那份發自內心的溫暖與滿足。這份情感連接與行動中的善意,正是影片希望傳遞的核心價值的生動寫照。”
寓教于戲,點亮心燈
作為重要的公益文化項目,《山行日記》系列始終致力于為兒童成長提供獨特的精神滋養。《敕勒長歌》劇組已周密部署,確保在壯美而多變的草原環境中安全、順利地推進拍攝。觀眾將在這部作品中領略撼人心魄的自然畫卷與深厚的民族文化交融之美。通過少年演員們真摯動人的群體表演,感受“仁愛”思想在當代少年身上的傳承與生長。體會當善良與勇氣相遇,那份源自無私付出的內在力量與心靈回響。
《山行日記之敕勒長歌》期待以草原少年的清澈身影和溫暖選擇,為觀眾帶來一場關于勇氣、責任與人性光輝的動人旅程。
聲明: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本網站對此聲明具有最終解釋權。